未来的攀枝花仁和区美翻了!快来看看代表们都说了些啥?
| 招商动态 |2016-11-28
昨日上午,攀枝花市仁和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神圣庄重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仁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春华作政府工作报告
致力于强化产业支撑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98亿元,比2010年增加98亿元,年均增长14.6%;五年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56亿元,比前五年增加11.15亿元,年均增长14.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5.5亿元,是前五年的2.3倍。县级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五年在全省山区类中位列前三,连续获得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山区类先进县称号。
致力于统筹城乡建设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1、规划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控规区覆盖面积由25平方公里增加到6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10平方公里拓展到20.9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3万人。
2、城乡功能持续完善。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2.8亿元,建成花城大道、银华路等主次干道20余条。建成新村聚居点43个、旅游新村8个。
3、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37个、各类花园单位39个。成功打造团山村、起查喇村等生态家园,森林覆盖率达58.1%。
致力于深化改革开放
发展活力不断彰显
1、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取消审批事项8项。培育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近两年时间消化房地产库存1277套。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确权颁证基本完成。
2、创新驱动步伐加快。转化科技成果20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9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以上。
3、对外通道更加顺畅。完成境内214省道、310省道和108国道改造,配合实施高速、高铁等重大交通建设,丽攀高速攀枝花段建成通车,攀大高速、成昆铁路复线等项目顺利推进。
4、投资拉动强劲有力。银泰、通威等知名企业落户仁和,普达、中国重汽等80个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7.8亿元。
致力于保障改善民生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民生工程全面完成。投入民生领域资金42.9亿元,政府承诺779项民生工程、57件民生大事全部兑现,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高标准完成。
2、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投入教育事业资金16亿元,大河中学成功创建省二级示范中学。投入卫生事业资金6.4亿元,成功迁建区人民医院,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3、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大河社区、阳光社区提升为高水平综合型和谐社区。刑事发案率逐年下降。
致力于推进民主法制
行政能力不断增强
1、依法行政全面加强。“六五”普法通过验收,“法律七进”深入开展。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66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9.77%。
2、服务效能持续提升。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机构撤并、行政单位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全面完成。
3、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三公”经费逐年下降,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招投标规范有序,组织集中采购465次,节约资金6400万元,开展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审减投资额1.42亿元。
未来5年,仁和区政府决定这么干
全区发展目标
实力更强 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2倍;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全省排名力争一年上升一个位次。
产业更新 到2020年,把仁和打造成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阳光康养产业先导区;基本实现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产业新区。
城市更美 到2020年,把仁和打造成生态宜居宜人首善区,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建成活力四射的宜人新城。
生态更优 到2020年,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基本建立,“五创联动”任务基本完成,顺利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创建目标。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民生更实 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区域教育文化卫生高地,保持比较充分的城镇就业,建成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2018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魅力仁和,绽放异彩!
